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jīng)要聞 >

官方負債113萬億,會引發(fā)什么后果?

?作者:鐘灝

?來源:米筐投資


【資料圖】

這幾天關于中國的債務問題比較熱,有自媒體曝出來一些比較驚人的數(shù)字,吸引了眾多目光。

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關于這個問題有很多誤解。尤其是對于不了解貨幣原理和經(jīng)濟規(guī)律的普通人,更容易被帶節(jié)奏。

中國政府債務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哪些算政府負債?

國企(包括城投公司)的債務算政府的嗎?

目前公布的數(shù)據(jù)可信度如何?負債率到底是高還是低?

這需要對整個系統(tǒng)的理解,而不是一句“高低”就能總結的。

1

首先,我們說一下哪些債務屬于中國的官方債務。

要知道,在中國,政府債已經(jīng)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為什么模糊呢,主要是因為它的外延不清晰,不清晰的關鍵又在于國企的存在(不管是央企還是地方性國企,包括城投平臺公司)。

理論上講,國企屬于企業(yè),它的債務不能算是國債,它是可以破產的,但是又因為整個市場對于政府兜底有充分的信仰,所以這種債務后面就有政府的信用在里邊。

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在某種程度上又屬于政府債,但是這個程度有多大呢?所有的國企債務里“政府信用”的含量有多高呢?所以這就成了一個算不清的糊涂賬,大家只能是估算,主流觀點認為這種“含有政府信用的國企債務”大概在45萬億到65萬億之間。

顯性的債務就比較明確了:

全國地方債務余額為35萬億(截至2022年11月);中央政府債務余額累計為23.3萬億(內債+外債,截至2021年底)。所以全國的顯性債務余額為58.3萬億。

顯性債務的數(shù)據(jù)是基本準確的,因為這都是入賬有記錄的。

只有隱性債務無法精確計算。我們姑且取隱性債務余額的一個中間值,55萬億吧。

那么顯性和隱性加起來之后,總體負債率是高還是低?

2

55+58.3=113.3萬億

負債率=債務余額/GDP=113.3/115=98.5%

國際通行的警戒線是60%,所以中國官方的負債率確實遠遠超出了警戒線。

但,超出警戒線的可不只是中國,像美國、日本這樣的發(fā)達國家也是嚴重超標的。美國是137%,日本是262%,它們絕大部分都是顯性債務。

有風險么,當然是有的。

不過大家要知道,只要是內債,問題就不大。

啥是內債?內債是向自己國內的市場主體借錢,外債是向別的國家借錢。因為內債都是用本幣結算的,而本幣的發(fā)行權都在自己手上,所以一旦出現(xiàn)極端情況是有“終極解決方案”的。

如果是外債,那就相對容易出現(xiàn)危機了,因為你借了美元、到期就要還美元,如果你產業(yè)很弱、出口賺匯能力差,賺的美元不夠,那就要出現(xiàn)“主權債務違約”了,就會出現(xiàn)像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那樣的情況,急需進口物資卻沒錢,外匯儲備耗干,國內物資短缺。

——順帶提一句,斯里蘭卡這幾天正在敦促中國減記債務——他們欠中國大概70億美元左右。

而中國、美國、日本都是內債,所以問題不大。

當然,這個“問題不大”是建立在發(fā)鈔權的基礎上的,所以也會有相應的后果——通脹。

動用發(fā)鈔權來兜底壞賬的本質就是讓全社會共同承擔。這個預期是不敢建立的,一旦建立的話,整個金融市場就會失序,大家就會肆無忌憚,進而威脅到實體經(jīng)濟的安全。

所以,中央對各地隱性債務的態(tài)度很明確:

誰家的孩子誰抱。

以前也講過類似的話:

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

意思就是,別指望我給你們具體的某個公司來兜底,我要堅決打破你們的這種依賴性和幻想。

但是從現(xiàn)實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認為,雖然大概固然不會給某家公司兜底,但也大概不會眼睜睜看著多數(shù)平臺公司同時出現(xiàn)危機。

所以應該會在總體上采取寬松取向,以盡量避免系統(tǒng)性的風險。

3

那么,大家可能會有疑慮:

這樣舉債對老百姓有什么影響?會擠壓民營企業(yè)和普通居民的資源嗎?

這個要分兩頭說:

對于那些沒有負債的人來說,財富會被稀釋;

對于那些有負債的人來講,債務會被稀釋。

官方加杠桿,對于有負債的居民和企業(yè)而言,就是一種相對去杠桿的方式。

從貨幣學原理上講,現(xiàn)代法幣體系下流通的貨幣都是靠債務印出來的——如果把所有的債務都還完,那么社會中也就沒有貨幣了(理論上講)。而能夠負債的主體只有三個部門:政府、企業(yè)、居民。

一個加杠桿,就相當于另外兩個降杠桿。

所以政府加杠桿對于降低居民和企業(yè)的債務壓力是有幫助的。

當然這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政府借債必須用于公益或者社會性的項目投資比如基建和對民眾發(fā)補貼,而不能用于政府運轉的一般性開支,比如三公消費或者發(fā)工資獎金。

如果用于后者,那就相當于稀釋全民財富給發(fā)福利。

這一點,中國控制得還是不錯的。

我們把舉債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項債,一類是一般債。

專項債大都是用于公益或基建類項目,一般債是用于一般性的政府經(jīng)費。

過去幾年,對一般債的控制還是比較嚴的,增長最大的是專項債:每年一般債限額的上升空間相對有限,2021年維持在15萬億元左右,新增一般債與地方財政赤字的規(guī)?;酒ヅ?。

而專項債自2018年以來,規(guī)模體量出現(xiàn)了明顯上升,從2018年的8.6萬億大幅升到了2021年的18.2萬億元,2022年在穩(wěn)增長訴求下又升到了超4萬億(加上結存)。

控制一般債的規(guī)模,這個是合理的、應該的。

啥時候當你看到一般債有明顯增長了,或者專項債被大量挪用于一般經(jīng)費上去了,你應該意識到,有了變化。

關鍵詞: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官方負債113萬億,會引發(fā)什么后果?
中金:在全球經(jīng)濟增長放緩背景下,中國...
超七成預喜!業(yè)績紅包如期而至,仍須警...
黃金悄然暴升20% 央媽、大媽囤金熱潮再...
港股倉位已成基金業(yè)績關鍵牌,最牛重倉...
每日簡訊:未能晉升竟填平4000多平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