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強”還要“民富”
從曾經的聲名不顯到如今的長三角“黑馬”,近年來,安徽存在感直線上升。
過去20年間,安徽GDP總量從全國第14位升至第11位,人均GDP也從2005年第28位提升至2021年第13位,堪稱“逆襲”。省會合肥更是成為過去十年GDP增幅全國第一的經濟強市。
作為長三角三省一市中的“小弟”,安徽日益有了與強者“同坐一桌喝咖啡”的底氣。不過,“省強”還要“民富”,安徽在實現GDP快速增長的同時,居民收入有沒有同步跟上“富鄰居”的步伐?
安徽省統(tǒng)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安徽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3861元,同比名義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全省城鎮(zhèn)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6154元,同比名義增長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
對比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公布的全國數據,無論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安徽平均工資水平與增速均不及全國“平均線”。從安徽16市具體表現來看,即便是排名全省第一的合肥,其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也未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這座崛起中的“強省”,離成為“富省”還有多遠?
01
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一直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總體經濟發(fā)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但綜合評價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還需要結合居民收入數據來看。其中,工資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6837元,比上年增加945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這也是這一數字首次突破10萬元。城鎮(zhèn)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2884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
各省份數據近期也陸續(xù)公布。
從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來看,在已公布數據的20個省份中,浙江、廣東、江蘇、青海、重慶等省份2021年平均工資排名領先,均超過10萬元。
其中,浙江為122309元,是目前唯一超過12萬元的省份;江蘇為115133元,略低于GDP排名全國第一的廣東(118133元)。
地處全國“最富”的經濟區(qū)域,蘇浙的實力不容小覷。然而,和兩個兄弟省份相比,同處長三角的安徽卻再次淪為“洼地”——
2021年,安徽省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3861元,比上年增加8007元,實際增長8.1%;城鎮(zhèn)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6154元,比上年增加3572元,實際增長5.6%。
前者與蘇浙差距在2萬元以上,后者差距也超過1.2萬元。
跳出長三角,安徽的工資水平即便放在全國也有些“囊中羞澀”。
對比來看,不管是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安徽平均工資水平和增速都低于全國“平均線”。其中,年平均工資與全國的差距分別為12976元、6730元,實際增速分別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2.2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安徽落后的差距正持續(xù)擴大。
梳理近20余年工資數據,安徽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與全國水平在2012年最為接近,僅低2000多元,與浙江和江蘇的差距則在6000元左右;但10年之后,也就是2021年,差距分別擴大到1.30萬元、2.84萬元和2.13萬元。
02
具體到安徽16座城市,誰在“拖后腿”?誰進步最快?
根據最新公布的安徽各地市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2021年,合肥、淮南、馬鞍山年平均工資居全省前三位,分別為104729元、103735元、103562元;排名后三位則是宿州、亳州、阜陽,分別為77009元、77508元、81042元。16市中,僅合肥、淮南、馬鞍山、六安4座城市年平均工資超過全省水平。
不過,即便是年平均工資排名安徽省第一的合肥,距離全國平均線尚有2108元的差距。在長三角內,由于不少城市最新數據尚未公布,僅從2020年各地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來看,合肥在41個城市中也未能躋身前十,僅排在第11位。安徽大部分城市更是幾乎都集中于排名末段。
從名義增速來看,馬鞍山、安慶、淮南居全省前三,分別增長16.0%、12.6%、12.2%;蚌埠、淮北、宿州增速排名靠后,分別增長6.6%、6.9%、7.4%。
從增量來看,相比2020年,馬鞍山和淮南兩市年平均工資增量居安徽省前兩名,都超過1萬元;阜陽、淮北、宿州、蚌埠增量倒數,均在5000~6000元之間。
可以看到,淮南和馬鞍山的年平均工資水平、增量及增速均位列全省前三強;這三項指標的全省倒數三名,則被除淮南以外的皖北5市包攬。
作為長三角的“短中之短”,皖北地區(qū)的落后幾乎是全方位的。
根據各地統(tǒng)計公報數據,2021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總量達27.6萬億元,常住人口2.36億人。由此計算,人均GDP約為11.7萬元。
同期,安徽人均GDP為7.03萬元,僅相當于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均GDP的六成左右。皖北6市(阜陽、蚌埠、淮南、亳州、淮北、宿州)人均GDP則僅為4.43萬元,僅相當于安徽全省水平的六成左右,不足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均GDP的四成。
經濟發(fā)展水平與工資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呈正相關關系。進一步反映到皖北地區(qū)平均工資與安徽省和長三角整體水平的差距——
2021年,皖北6市中,僅淮南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達到全省水平,其余5市均在“平均線”以下,6市年平均工資均值為8.5萬元,僅相當于安徽省平均工資的九成、江蘇和浙江的七成左右。
03
當然,判斷一個省份或城市的“富?!背潭龋薌DP及工資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同樣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以此為參照,安徽省內部也出現一定程度分化。
例如,作為典型強省會的合肥,無論GDP總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還是人均GDP、年平均工資等,都遙遙領先省內其他城市,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卻不及經濟總量排在第六位的馬鞍山,僅排在全省第二。
實際上,馬鞍山已把持第一的位置多年。2021年,馬鞍山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6440元、28331元,明顯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排在安徽首位。值得注意的是,馬鞍山此前還提出,“十四五”期間人均GDP要力爭全省第一。
再比如,經濟總量位列全省第四的阜陽,2021年人均GDP僅37590元,在安徽16市中排名墊底,其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在全省排名倒數。
總體來看,2021年,安徽省人均GDP、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70321元、43009元、18368元,均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并且“掉隊”不少——人均GDP與全國差距超過1萬元,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低于全國4403、563元。
與江浙兩省相比,差距更為明顯。
(相關資料圖)
2021年,江蘇、浙江人均GDP分別為137039元、113032元,分別相當于安徽的1.9倍、1.6倍。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浙江城鎮(zhèn)、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8487元、35247元,江蘇兩項指標則分別為57743元、26791元,都遠遠超過安徽。
不僅如此,作為衡量城鄉(xiāng)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指標,浙江、江蘇2021年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分別為1.94、2.16,都低于安徽的2.34,顯示出更好的發(fā)展均衡程度。
財力方面的差距更為懸殊。2021年,安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498.19億元,江蘇、浙江則分別達到10015.2億元、8263億元,分別相當于安徽的2.9倍和2.4倍。
長三角作為全國“最富”的區(qū)域,既體現在整體經濟實力上,也體現在民眾收入水平上。而與“富鄰居”們相比,安徽還需繼續(xù)迎頭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