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教育 >

黑龍江省博物館開啟國家植物標本資源數字化項目

日前,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項目“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標本館的數字化與共享”專題任務正式進入實施階段,30000余件百年歷史的植物臘葉標本即將擁有全新、準確的“電子身份證”,填補黑龍江自然植物標本數字化的空白。項目完成后,這些“持證上崗”的珍貴標本將為黑龍江省博物館新館的自然陳列和數字展廳陳列提供豐富的展示資源,也將為中國東北地區(qū)環(huán)境變遷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科研項目提供權威的數據支持。

標本存放柜及遼東丁香標本 黑龍江省博物館/供圖

植物對環(huán)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因此,不同時期的植物標本對研究地球環(huán)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黑龍江省博物館珍藏的這30000余件植物臘葉標本,絕大多數是由上世紀初期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參加植物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的俄國人采集制作完成。經過幾代黑龍江省博物館人的悉心保管,這些歷經歲月洗禮的標本依舊保持著完美的形態(tài),愈顯珍貴。該項目中,黑龍江省博物館將攜手東北林業(yè)大學,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資源優(yōu)勢和高校的專研優(yōu)勢,共同進行標本的分類整理、翻譯校正和科學定論。將采集到的數字信息與空間、環(huán)境等數據相結合,可用于支撐廣泛的研究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定瀕危物種保護政策、構建國家生態(tài)安全和生物安全體系提供科學依據和翔實憑證。

黑龍江省博物館自然研究部主任楊秀娟說,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讓這些塵封已久的植物標本“活”起來、發(fā)揮價值,以全新的“打開方式”回歸觀眾視野,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達到資源共享、科普教育、探索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由于臘葉標本脆弱、易碎的特殊性,在采集數字信息的過程中,對標本的保護工作極具專業(yè)性和挑戰(zhàn)性。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比照標本的俄文手寫信息卡進行整理,這種跨學科模式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相對較大。我們會在“保量”的基礎上更“保質”,“耐心”的基礎上更“細心”,在項目第一階段,計劃利用一年時間圓滿完成首批5000件標本的數字化工作。

(龍博)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