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配粉新國標今日落地,清退效果未明但配方大戰(zhàn)已無懸念
(資料圖)
2月22日,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標結束了新政“緩沖期”,正式落地生效,不符合新國標的產品將被禁止生產。截至最新,已有31家奶粉企業(yè)112個品牌拿到參與下一輪市場競爭的“門票”,后續(xù)仍有部分企業(yè)在流程中。但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解到,外界所期盼的新國標對中小奶粉品牌的清退效果或不及預期,但配方競爭加劇已無懸念。
新國標轉向配方競爭
新國標自2021年3月18日公布,也備受行業(yè)關注,由于新國標對嬰配粉的配方要求更細更高,且疊加第二輪配方注冊,通過的門檻明顯提升。主管部門也給予了近兩年的緩沖期,奶粉新國標到2023年2月22日才正式實施。
從2022年開始,陸續(xù)就有部分奶粉企業(yè)公布了進展,特別是進入2023年1月以來,相關部門加快了審批速度,截至2月15日最近一批,共有31家奶粉企業(yè)的112個品牌通過了新國標審批,這一數字少于市場預期。
記者注意到,相比于舊國標,新國標奶粉將2段和3段嬰配粉產品的標準分拆成獨立兩項,并調整了配方中蛋白、乳清蛋白等主要營養(yǎng)素的比例,硒、錳、膽堿等成分由可選擇添加變成必添加;并禁止添加蔗糖、果糖等。
對于新國標的難點,中國飛鶴回應第一財經表示,奶粉新國標調整的核心是“更適合”、“更精準“,要求產品框架更細致、配方營養(yǎng)素更精準、安全性指標更協(xié)調、原料要求更嚴格。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上一輪配方注冊各家乳企主要爭奪的是注冊配方總數,此次新國標和二次注冊中,頭部乳企則借新國標調整展開一場配方競賽,大量使用新技術和臨床研究成果,希望在存量競爭中占得先機。
中國飛鶴數據顯示,新國標要求將二三段奶粉的蛋白指標普遍下調了30%左右,主要是為了避免增加肥胖的風險。指標降低的同時,也對產品營養(yǎng)的科學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變相提高了對配方和技術的要求,研發(fā)將成為未來奶粉競爭的突出亮點和競爭核心。比如此次中國飛鶴新國標產品蛋白質的一系列調整,則來自其與中國疾控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對6月到11月齡非母乳喂養(yǎng)嬰兒進行的跟蹤調研研究成果。
美贊臣中國首席科學家與創(chuàng)新官許颯回應第一財經表示,伴隨新國標的正式落地,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yè)正在步入下一輪科學競賽,這將會是一次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考驗企業(yè)的科技力、產品力,驅動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回歸配方本質。
記者注意到,本次美贊臣公布的新國標配方中,也涵蓋了美贊臣中國對奶粉配方的前沿探索,MFGM(乳脂球膜)、益生元PDX/GOS等技術更廣泛的應用于新國標配方之中,部分品類也是業(yè)內首次使用上述新技術。
2月21日,越秀集團也公布了收購輝山乳業(yè)后的最新進展,據越秀輝山奶粉事業(yè)部總經理張會榮透露,其下一步將重點做大娟姍牛奶為原料的嬰配粉產品,以此與競爭對手建立產品差異,娟姍牛種目前只占全球奶牛總數的1%,國內引進的乳企也較少。
在本輪配方競爭中,為了解決配方功能企業(yè)“自說自話”的問題,包括美贊臣、菲仕蘭等頭部企業(yè)開始推動臨床實證方面的工作,臨床的長時間和高成本也是中小奶粉企業(yè)難以操作的,也讓行業(yè)“卷度”加劇。
市場清退效果或不及預期
由于連續(xù)6年出生人口下滑,2022年國內新出生人口只有956萬人,相比于2016年的1883萬人幾乎腰斬,這也意味著奶粉市場總量的快速萎縮,奶粉企業(yè)業(yè)績增長則更多來自于結構性升級和集中度的提升。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奶粉目標消費者數量或下滑約10%,因此預計2023年國內奶粉行業(yè)規(guī)模仍將有個位數的下跌。
因此奶粉企業(yè)和經銷商則更關注新國標和二次注冊對未來國內奶粉市場格局的影響。業(yè)內認為,新國標落地后或將有三分之一的市售奶粉品牌退出,從而留下市場空間重新分配。海通國際研報顯示,預計無法通過新國標的廠商約占中國市場的10%到15%份額,對應160億到240億元的銷售額。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已經通過新國標的企業(yè)名單中,頭部奶粉企業(yè)比例較高,比如中國飛鶴、伊利、君樂寶、美贊臣、惠氏、皇家菲仕蘭、達能等都有多個品牌通過審批,而中小奶粉企業(yè)的數量較少,這更有利于頭部企業(yè)提前布局。
不過在實際走訪中,渠道商對于新國標產生的清退效應則保持觀望態(tài)度。山東奶粉經銷商馬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兩年來,其所負責的區(qū)域市場中小品牌的數量早已明顯減少,門店幾乎變成大品牌的競技場。
有國內奶粉企業(yè)負責人則透露,近年來,飛鶴、君樂寶和伊利等國產大品牌借助渠道和品牌優(yōu)勢,已經橫掃了中小奶粉品牌所在3到5線市場。他所了解到的情況,這兩年不少中小奶粉企業(yè)銷量下滑明顯,有的一年甚至生產不到30萬罐,達不到工廠的總量要求,本身也面臨退出。
獨立乳業(yè)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一些待淘汰的中小奶粉企業(yè)一年銷售額可能只有百萬或千萬級,因為實際市場清退效果未必會如預期那么多,以出廠價計算,可能只有10億-20個億的規(guī)模,這意味著未來頭部奶粉企業(yè)要謀增長,依然是強強對話,市場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