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莫名“被開卡”事件再次發(fā)生。近日,廣西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崇左幼專”)千余名畢業(yè)生莫名被開立了多個Ⅱ、Ⅲ類銀行卡電子賬戶,開戶網點均是某國有銀行崇左江州支行。此次事件中,“被開卡”的學生為崇左幼專2020屆畢業(yè)生,涉及莫名“被開卡”學生人數達1400余人。
對此,12月10日,崇左幼專發(fā)布聲明稱,學校沒有通過任何渠道泄露學生的身份信息,沒有代理學生開設銀行賬戶或辦理Ⅰ類、Ⅱ類、Ⅲ類卡賬戶的業(yè)務。
12月11日,涉事國有銀行崇左江州支行回應表示,經核實,此事確系該行轄屬江州支行營業(yè)室未與客戶充分溝通,內部審核把關不嚴、不規(guī)范操作所致。該行將盡快與相關學生逐一取得聯系,銷掉多開立的賬戶。同時,將加強內部管理,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
所謂的Ⅱ類和Ⅲ類銀行卡電子賬戶為虛擬電子賬戶,其中Ⅱ類也可以配發(fā)實體卡,Ⅱ、Ⅲ類賬戶是在已有Ⅰ類賬戶(常用的借記卡)基礎上進行了功能和消費金額的限制。根據涉事國有銀行手機銀行電子賬戶申請顯示,Ⅱ類賬戶可購買投資理財產品,單日支付繳費限額為1萬元,Ⅲ類賬戶用于小額度、高額度消費及支出,單日支付繳費限額為2000元,賬戶余額不超過2000元。
12月12日,記者從一國有銀行內部人士處了解到,Ⅱ、Ⅲ類賬戶可以通過網點、手機銀行等渠道開通,需要本人親自去網點辦理或在手機銀行上操作,學校批量辦卡的也需要提供辦卡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并加蓋學校公章。
記者通過涉事銀行手機銀行體驗發(fā)現,開立Ⅱ、Ⅲ類賬戶,需要上傳身份證、人臉識別并進行手機短信驗證。另據央行此前發(fā)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單位代理個人開立銀行賬戶的,應提供單位證明材料、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證件的復印件或影印件。單位代理開立的個人銀行賬戶,在被代理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開戶銀行辦理身份確認、密碼設(重)置等激活手續(xù)前,該銀行賬戶只收不付。
在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看來,Ⅱ、Ⅲ類電子銀行賬戶主要用于辦理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等小額消費,在開戶手續(xù)上更加便利,但在開立時依然需要按照賬戶實名制原則綁定賬戶驗證開戶人身份,需要用戶授權認證。眾多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批量辦卡,有兩個違規(guī)點,一是銀行在開卡審核程序上存在漏洞,二是銀行如何獲取這些學生的個人信息。按以往的案例看,往往是銀行業(yè)務人員為了完成開卡業(yè)績指標,從而與機構合作批量開卡。
事實上,學生不知情“被開卡”早有先例。此前,湘潭大學就曾被曝出數百名畢業(yè)學生入校時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一張或多張銀行卡,部分借記卡已被激活并產生了年費欠費。后經查實,上述銀行卡是由銀行業(yè)務員通過中介人員辦理,中介人員捏造“湘潭大學學生工作辦公室”這一內部機構,與銀行簽署了相關委托協(xié)議。此后,涉事銀行進行了銷卡、年費清理、網銀關閉處理。不久后,陜西商洛學院也被曝出3000名學生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信用卡。
這類事件為何頻發(f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盤和林表示,銀行過去經常有開戶業(yè)務下放,基層存在一定的業(yè)務壓力,基層業(yè)務員為了獲得業(yè)務量,往往會和一些機構運作協(xié)調,通過集體辦卡的方式來推動業(yè)務量的提升,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因素。隨著互聯網支付的普及,當前用戶現實開卡需求本身有所下滑,銀行基層業(yè)務員更多地通過這種非常規(guī)的模式來完成任務。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也表示,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卡”側面反映出部分網點在壓力下走了偏路。在無用戶授權的情況下,銀行通過已經獲取的客戶信息,甚至客戶簽名,跳過了一些必要的身份驗證程序,違規(guī)進行了批量開卡。
“學生莫名‘被開卡’頻頻出現由多方因素構成”,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進一步分析指出,一是銀行方審核環(huán)節(jié)有所缺失,未與客戶充分溝通;二是需要關注校方是否有盡到保護好學生個人隱私信息的義務;此外,部分情形為學生群體缺乏防范意識。涉事方需要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后續(xù)事宜,對內部出現的業(yè)務管理問題查漏補缺、開展問責,因“被辦卡”產生的所謂“年費、手續(xù)費”等額外收費不應由學生承擔。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指出,若查出學校內部人員將學生信息統(tǒng)一打包提供給銀行,銀行統(tǒng)一為學生開立銀行卡,校方或其工作人員則涉嫌非法提供個人信息;銀行方面則違反反洗錢法的規(guī)定,沒有對客戶身份采取技術措施核對登記。上述情況均已對學生構成侵權;上述被開設的賬戶或信用卡存在被非法利用的巨大風險。(記者孟凡霞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