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題:電商平臺“百億補貼”對戰(zhàn),低價策略能否扭轉困境?
作者 盤和林 浙江大學國際聯(lián)合商學院數(shù)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lián)席主任、研究員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京東計劃上線百億補貼頻道。從“百億補貼”用詞看,京東這次發(fā)起了價格攻勢,京東、拼多多電商“百億補貼”對陣開鑼。
一向以自營、品控為主打特色的京東終于“放下身段”參與到補貼之中。而在迎來消費者歡慶之前,京東和拼多多的股價卻先雙雙下跌,這或許是因為投資人擔憂新一輪電商補貼競爭可能引發(fā)持續(xù)的電商價格戰(zhàn)。
從類型看,京東是以自營電商為主,而拼多多是代理電商為主,自營平臺和代理平臺誰更能打?理論上雙方針對不同客群。相比之下,自營平臺重品質服務、輕性價比,而代理平臺重性價比、更強調功能性和實用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雙方發(fā)展路徑本就不同:自營平臺完善供應鏈,打造物流系統(tǒng);代理平臺做中間商,進行資源整合。
但近幾年,兩種模式開始針鋒相對。原因很簡單,一方面,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更多了。經過了三年的疫情,無論是中國消費者,還是全球消費者都逐漸摒棄消費主義,回歸實用主義。這就讓自營電商生意越來越難做。另一方面,缺乏短視頻、社交等內容平臺的支持,如何獲得流量支持越來越成為京東關注的重點。兩方因素疊加,“百億補貼”的渠道或成為獲取流量、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方式。而且,這種補貼模式在將來也許會不斷出現(xiàn)。
短期看,大規(guī)模的補貼說明京東認清了現(xiàn)實,重拾對流量的重視,客觀上也將為消費者帶來實惠。但長期看,京東對外部流量依賴的弊病正在顯現(xiàn),要解決問題只能“直達病灶”,去尋求并購或者自建內容平臺。(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