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最為關注的扇貝本次遭災原因,獐子島在昨天公告中,將造成底播蝦夷扇貝損失的原因初步歸結為――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yǎng)殖規(guī)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造成高溫期后的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tài)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后誘發(fā)死亡。
根據盤點結果,按照相關規(guī)定,獐子島擬對107.16萬畝海域成本為5.78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進行核銷處理,對24.3萬畝海域成本為1.26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5110.04萬元,兩項合計影響凈利潤6.29億元,全部計入2017年度損益,獐子島2017年度虧損。同時,底播蝦夷扇貝可銷售資源量大幅減少、毛利率大幅下降,將給獐子島2018年度經營業(yè)績帶來較大壓力。
質疑
4個月平均畝產相差60倍
在更早的1月30日晚,獐子島公告稱,公司正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目前發(fā)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可能對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相關金額將全部計入2017年度,預計可能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公司此前在三季報中預計2017年凈利潤為9000萬元至1.1億元。公司股票于1月31日起停牌。
據《每日經濟新聞》昨天的報道,獐子島每年春秋兩季有海底底播蝦夷扇貝的抽測。2017年的秋季抽測從9月26日開始,當時抽測涉及2014~2016年底播蝦夷扇貝的海域面積135萬畝,調查點位120個,10月18日完成。抽測結果顯示,2014年底播蝦夷扇貝、2015年底播蝦夷扇貝的存量分別為30公斤/畝、34公斤/畝;2017年內不進行收獲的2016年底播蝦夷扇貝存量為40公斤/畝。
獐子島當時表示,根據上述存量抽測調查結果,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尚不存在減值風險。按2月5日獐子島披露,2014年度底播投苗21.14萬畝,2015年度底播投苗49.52萬畝,2016年度底播投苗60.8萬畝。本次結果顯示,2014年底播蝦夷扇貝的平均畝產為0.49公斤,2015年底播蝦夷扇貝的平均畝產4.37公斤,2016年的則為0.84公斤。
其中,2014年底播蝦夷扇貝全部進行核銷,因為平均畝產過低,尚不足以彌補采捕成本。市場質疑,如今的0.49公斤/畝,與4個多月前的秋季公布的數據30公斤/畝,相差約60倍。同樣是公司得出的結論,為什么會存在如此大的偏差?
展望
獐子島最少可能出現三個跌停
對于股民最關心的跌停問題,此前有媒體援引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的判斷,獐子島坑慘了股民,估計復牌后最少有三個跌停。
2014年10月30日晚,獐子島首次發(fā)布扇貝大規(guī)模死亡。獐子島稱,因北黃海出現異常冷水團,使得其即將進入收獲期的百萬畝蝦夷扇貝絕收,令其2014年業(yè)績出現大面積虧損。獐子島前三季業(yè)績變臉,由盈利轉為巨虧8.12億。成為2014年A股市場最大一起“黑天鵝事件”。
證監(jiān)會在第一時間對獐子島巨虧事件核查。當年12月5日,證監(jiān)會稱,“經核查,未發(fā)現獐子島2011年底播蝦夷扇貝苗種采購、底播過程中存在虛假行為等問題”。12月8日復牌后,獐子島還是應聲跌停,之后該股跌幅一度達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