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市場消息顯示花旗方面將在中國設立全資證券子公司,開展經紀商和期貨交易業(yè)務。
此前一日,法國第三大銀行法興銀行中國區(qū)全球市場負責人在一次金融論壇上表示,其已放棄在華設立合資券商的計劃,轉而組建一家全資子公司。
事實上,花旗、法興的“聞風而動”,均與證監(jiān)會釋放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信息有關。
2019年10月11日,證監(jiān)會有關負責人對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證監(jiān)會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證監(jiān)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這無疑印證了此前有關取消證券期貨基金全資控股比例提前一年的訊息。
“如果能夠實現全資控股,更多外資機構可能會選擇這條路。”北京一家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資可控股”的券商設立政策下,不少境外機構在華開展證券期貨業(yè)務時的更多選擇是先對合資機構進行控股。
目前,已有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和野村證券三家外資控股券商獲得批復,此外星展證券、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大和證券、海峽證券等與境外有關的券商設立或控制權更換審批也處在程序之中。
“對于外資來說,一旦設立合資券商如果做得不好還比較容易,如果合資券商做得好,未來為了實現全資控股拿回剩余股份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和程序明顯是更高的,這個時點下,不排除有更多外資機構會選擇等待政策實施后再申報設立全資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