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鼓曲輕喜劇《情殤烏龍院》、相聲劇《相聲小區(qū)里的慶生堂會》、沉浸式話劇《茶館》等多臺“曲藝+戲劇”創(chuàng)新融合性演出在我市上演,備受觀眾青睞。多樣藝術形式的合體展現(xiàn),帶給觀眾更多元的藝術享受,同時也為津門舞臺注入了新的活力。
《情殤烏龍院》展曲藝瑰寶
鼓曲輕喜劇《情殤烏龍院》是天津市曲藝團精心策劃編排的新形式曲藝表演,采用輕喜劇的方式,劇情上以水滸故事為線索,在傳統(tǒng)曲藝思維的架構上,將相聲、樂亭大鼓、京韻大鼓、時調(diào)、單弦等多種曲藝熔于故事之中。演出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曲藝特色,又巧妙地通過歷史故事富有喜劇性的展現(xiàn),吸引了年輕觀演群體關注。
談及這部鼓曲輕喜劇的創(chuàng)作初衷,該劇的策劃人兼主唱、京韻大鼓(駱派)表演藝術家馮歆蕊坦言:“希望將曲藝表演以全新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因為多年來曲藝的展現(xiàn)形式都是以單人表演為主,長久未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就漸漸遠離了年輕觀眾。天津市曲藝團是全國擁有非遺曲藝名錄最多的曲藝院團,有著深厚的藝術傳承和地道的藝術瑰寶,這次我們嘗試將京韻大鼓、梅花大鼓、鐵片大鼓、天津快板、天津時調(diào)、河南墜子、山東快書、相聲等豐富多樣的曲藝曲種匯集在一臺演出,以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給觀眾,也能達到曲藝普及的目的。”
為了將這部劇打造得精益求精,馮歆蕊介紹:“劇中的編曲,我們邀請了素有“三弦圣手”之稱的曲藝演奏家韓寶利擔任,天津河北梆子劇院的舞臺戲劇導演方崇偉執(zhí)導,服、化、道方面由天津河北梆子劇院的舞美中心負責,由孫昊擔任編劇來重新整理劇情,提高了作品的專業(yè)度和層次??梢哉f,我們完整地打造了一部‘曲藝+舞臺劇’的藝術作品。而對參演的曲藝演員來說,不同于以往在臺上站住了唱,而是需要他們在臺上走位、動起來,并且揣摩人物角色,邊唱邊演。完成了一次很大的挑戰(zhàn),相當于涉足了另外一個表演領域。”
相聲劇融入情景劇內(nèi)容
謙祥益文苑推出的相聲劇《相聲小區(qū)里的慶生堂會》,因其妙趣橫生、內(nèi)容豐富的表演而深受觀眾喜愛和好評。該劇創(chuàng)意性地將天津相聲中“王德成”“丁文員”“萬能膠”“二他爸爸”“坐地泡”等經(jīng)典角色聚集到一起,以“天津設衛(wèi)筑城617周年慶生”這一主題,嫁接進了“什樣雜耍”的精彩表演,既有相聲、天津快板、單弦、雜技、古彩戲法的展示,又有搖滾大鼓歌曲《獨此一家天津衛(wèi)》的演唱。
謙祥益文苑經(jīng)理史清元表示:“這部相聲劇在保留相聲結(jié)構的基礎上,融入了情景劇的內(nèi)容,打破了傳統(tǒng)相聲的表演方式、方法,以戲劇的形式把相聲的精髓和精華展現(xiàn)了出來。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都極具天津特色,以說、學、逗、唱的形式講述老百姓的生活和故事,最后還根據(jù)劇情,合理地安排了一場民間‘什樣雜耍’的表演,豐富了演出的內(nèi)容。”
《茶館》營造沉浸式體驗
去年年底,市文旅局推出的“劇場+”沉浸式話劇藝術項目《茶館》上演,更是將“曲藝+戲劇”的演出模式進一步升華,帶給觀眾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感。該劇以老舍先生的經(jīng)典話劇《茶館》為核心進行改編,以原作第一幕的主體故事為基礎展開敘事,將觀眾的目光聚焦于王利發(fā)、常四爺、松二爺、唐鐵嘴等觀眾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劇中人物的身上。演出通過裝置、造型、電音等藝術表達形式,營造出沉浸式的環(huán)境和氛圍;同時,在劇情中融入了天津地域語言和曲藝的特色。在沉浸式體驗方面,讓觀眾深度參與劇情和表演,不僅可以在演出前領取虛擬貨幣在演出現(xiàn)場消費、打賞,還會被茶館的伙計請到各個茶桌與演員同坐,觀眾既是看客,又是演出的角色,時不時來上一兩句即興的臺詞演繹。這樣一來,觀眾不僅得到了觀劇的體驗,還可以趁機過一把戲癮,感受到與專業(yè)演員同臺飆戲的表演樂趣。
此劇的出品方表示:“本市的文化演出市場正在不斷地拓展演藝空間,探索出更多的‘劇場+’模式,所以這部《茶館》是將‘沉浸式’演出與旅游演藝結(jié)合在一起的一次全新嘗試,旨在打造出具有濃郁的天津本土特色的文化地標作品,為觀眾提供更加極致的沉浸式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