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氣墨著繪卷自有靈象隨然歸——《“氣墨靈象”藝術論》基本立論概要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
原創(chuàng)藝術新論——《“氣墨靈象”藝術論》,已于辛丑仲春之際出版發(fā)行。作為一部探研藝術創(chuàng)作及其審美境界的學術專著,茲論拜謁藝術初心,察示藝術哲學與審美演變,直面現實藝術創(chuàng)作紛繁現象,嘗試提出建構高維之美的新理念、新命題,致力開掘藝術實踐的新路徑、新視域,對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與探研美學演進發(fā)展具有特別正能量與積極意義。
先賢造字,商代立“美”。老子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泵献诱f:“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鼻f子論:“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柏拉圖認為:“美是永恒的、絕對的、與自身同一的,是理性認識的對象,并從屬于善。”“美是真的光輝”。亞里士多德認為:“美是理念,是形式,是整一。”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康德認為:“美在自由”“美是審美判斷”。謝林說:“美是有限中的無限”。劉勰說:“美在象外”。朱光潛說:“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宗白華認為:美在靈境。葉朗認為:“美在意象”。潘知常認為:美是自由境界,美在價值意義。王建疆認為:美是超越,美在無極。“氣墨靈象”藝術論認為:“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是性靈之境、創(chuàng)造之美。”
“氣墨靈象”藝術論之基本立論,由八個立論構成,分別是《逸形入靈大藝立象》《如氣化墨載靈承象》《氣墨繪畫靈象藝術》《藝法靈象至美審美》《氣墨靈象高學大德》《潤靈樂境“推挽”筑峰》《創(chuàng)新藝術超驗境界》《美是“氣墨靈象”》。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目錄頁)
壹
構成“氣墨靈象”藝術論之系列新論,既單獨成章、分別立論,又相互銜接、縱深遞進、融合集成。
第一篇《逸形入靈大藝立象》與第二篇《如氣化墨載靈承象》為分論篇,在分別探究解讀“靈”與“象”、“氣”與“墨”之自然與人文密碼的基礎上,提出“靈象”“氣墨”新概念(新命名),立論:“逸形入靈”矗立大象之象;“如氣化墨”構建大美載體。
第三篇《氣墨繪畫靈象藝術》為合論篇,由“靈象”“氣墨”延伸,提出“氣墨繪畫”“靈象藝術”新概念,進而構建“氣墨靈象”(“靈象氣墨”)之未來藝術新形式、新語言,立論:“氣墨靈象”筑就藝術高峰、呈現至美審美。
第四篇《藝法靈象至美審美》為綜論篇,在解讀、認知“藝術”本源與“規(guī)律”意涵,指出“藝法具象”“藝法意象”等是相對藝術規(guī)律的同時,立論:“藝法靈象”揭示藝術本質規(guī)律,這種本質性規(guī)律,體現為藝術的終極性引領與根本性遵循。
第五篇《氣墨靈象高學大德》與第六篇《潤靈樂境“推挽”筑峰》為補論篇,在分別探研、解讀藝術、藝術史、藝術家與讀者(受眾),于藝術審美中各守其“道”、各具其“責”的基礎上,立論:“高學大德”方入氣墨靈象;“潤靈樂境”方可“推挽”筑峰;理念創(chuàng)新統(tǒng)攝藝術未來,創(chuàng)造之美建構超驗境界,等等。
第七篇《創(chuàng)新藝術超驗境界》與第八篇《美是“氣墨靈象”》為延論或拓論篇,在分析當下文藝創(chuàng)作面臨難以回避之挑戰(zhàn),要害在于作家、藝術家審美境界低層級,并且藝術現象又無不與美學思想、藝術理念相關聯(lián)等基礎上,提出藝術思想的創(chuàng)新是文藝創(chuàng)新的高地,也是創(chuàng)新的核心與根本,始終居于其他要素之統(tǒng)攝、引領地位;藝術形態(tài)要表達超越生命之美,需要超越之藝術新形式,而氣墨靈象承載優(yōu)秀美學思想、藝術傳統(tǒng),引領藝術創(chuàng)作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等等。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篇章頁)
貳
構建“氣墨靈象”藝術論,系列藝術新論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建立新概念(新命名)、提出新論斷、探究新觀點,進而拓展藝術認知新范疇,構建藝術理論新體系,矗立藝術審美新坐標。
“氣墨靈象”藝術論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有:“靈象”“氣墨”“氣墨繪畫”“靈象藝術”“氣墨靈象”“高學大德”“潤靈樂境”“超驗境界”等。其中,靈象、氣墨、氣墨靈象以及氣墨繪畫、靈象藝術是核心概念或核心命名。
靈象,即靈?象合一,也謂靈之藝象,是多層次天人合一的藝術大美,也是最高層級的藝術之象。靈象從具象走來,經意象、抽象、真象(具象、意象、抽象三象合一),最終進入靈象。
氣墨,即氣?墨合一,也是筆墨儀態(tài),既為筆墨演變發(fā)展的最高層次階段,又為呈現藝術大美之載體,是筆與墨、天與人、技與藝等諸元素,均入“氣”境而至極致天人合一層級的筆墨境界。氣墨從線墨走來,經意墨、潑墨、樸墨(線墨、意墨、潑墨“三墨”合一),最終進入氣墨。
所謂“氣墨繪畫”,是以“繪畫”例舉、說明,泛指文藝創(chuàng)作的所有藝術形式;所謂“氣墨”,也非唯“墨”一素,是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所有材質、工具、載體。
如此,氣墨繪畫之“繪畫”,可以是文學、戲劇,也可以是曲藝、書法,還可以是音樂、舞蹈,又可以是電影、電視、美術、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氣墨之“墨”者,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水墨、彩墨,也可以是水彩、油彩。
也如此,“氣墨”是途徑,是方法,是渠道,是觀念,是思想,是大道,是文藝之大道?!办`象”是根本,是核心,是靈魂,是真,是善,是美,是真善美,是“美本身”,是大美,是至美之美。
還如此,“氣墨?靈象”不僅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亦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普遍原理,終極遵循。
所謂“靈象藝術”,是象藝術的未來,也是象藝術的終極性高峰;是象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象藝術之超驗審美。靈象藝術所呈現的象外之象、超象之象、大象之象、純美之象,以及既往象藝術中所罕有的逸形、靈韻、化境、和諧、渾樸、華滋、濕潤、純粹、高貴、靜穆等,讓靈象成為至美之象、藝術大美,非藝術中人之大智大慧、大覺大悟者,以藝術擔當、極限挑戰(zhàn)、生命自由與自我救贖之犧牲,殫精竭慮,苦心造詣,一境恒求,方可成就。
氣墨靈象,即氣墨靈象一體,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極致之美。氣墨是靈象的筆墨,靈象是筆墨的氣墨,無氣墨即無靈象,無靈象也必無氣墨,兩者如影相隨、不可割裂,即互為形式,亦互為內容,或即互為內容,亦互為形式。氣墨靈象從線墨具象走來,經意墨意象、潑墨抽象、樸墨真象,最終進入氣墨靈象。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文論頁)
叁
“氣墨靈象”藝術論,提出多方面的新論斷,如上述諸層面之立論,分別為:“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筆墨的未來;“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追尋至美審美、揭示藝術本質性規(guī)律;高學大德方立“氣墨靈象”華章;潤靈樂境“推挽”藝術高格;超驗審美統(tǒng)攝、引領藝術創(chuàng)造。其中,“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筆墨的未來、“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等論斷,是核心論斷。
“靈象”是“象”的遠方。藝術的演變發(fā)展,是“象”的演變與發(fā)展。“象”從物(宇宙萬物)來,象由形移,象悟由心。顯然,“象”為物的心性表達,不入“象”無審美。依藝術史論,藝術之象呈現了從具象到意象,從意象到抽象,從“三象”并置到三象合一之真象,并最終進入“靈象之象”,這是藝術之象的高級形式,也是迄今可以預見的最高藝術形式。
“氣墨”是筆墨的未來。筆墨既有自然形態(tài),也有演變發(fā)展中所形成的諸多筆法、墨技之技術狀態(tài),還有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形成并獨有的藝術情態(tài),筆墨之“三態(tài)”在最高處匯合、而呈現出的天地人跨時空之融合,即為“氣墨”之境。筆墨已經呈現了從線墨、意墨到潑墨的過程,最終將由樸墨進入氣墨,這是筆墨的未來,也是筆墨發(fā)展的最高境界。
“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象”承筆墨,筆墨載“象”;墨與象不可分,象與墨不可離。從線墨具象到意墨意象,再到潑墨抽象、樸墨真象,線墨與具象相攜,意墨與意象相融,潑墨與抽象相合,樸墨與真象相伴。正由此,由樸墨真象到氣墨靈象,氣墨與靈象相行,氣墨是靈象之筆墨,靈象為筆墨之氣墨,兩者互為形式內容,形影相隨、缺一不可。
“藝法靈象”揭示藝術本質規(guī)律?!胺ā睘樽裱胺ā睘橐I,“法”為范習與效仿;“靈象”是“象”之遠方,是藝術審美之大美,“藝”當必“法”靈象。顯而易見,藝法具象、意象以至抽象,均為藝術之相對規(guī)律,藝法靈象當為藝術之本質性、終極性規(guī)律。靈象追求至美審美,靈象無止境,藝法靈象不停滯。
美是“氣墨靈象”。哲學孕育美學,美學是關于藝術的哲學;美作為美學之“魂”,是藝術的對象;美學研究美,藝術展現美、創(chuàng)造美,而創(chuàng)造美是藝術的最高價值;超越生命、進入靈性境界,追求生命價值的精神實現,是美學之美,體現現代美學的最高成果;氣墨靈象表現與通達靈性境界,是超越藝術形態(tài),也是超越藝術之美,呈現藝術極致,體現至美審美。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文論頁)
肆
“氣墨靈象”藝術論提出的新觀點,涉及多個層面,比如,“藝術史是‘象’的演變史”;“筆墨史是‘象’的承載史”。又比如,“氣墨”是最高藝術墨態(tài)之境;“靈象”是至美審美;“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再比如,氣墨靈象是哲學的藝術,也是藝術的哲學;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是藝術未來、創(chuàng)造之美;“天人合一”認知、探究無止境,氣墨靈象實踐、表達與呈現無停滯;氣墨靈象是純粹之美、終極之美。還比如,“道法自然”呈現終極智慧之悟,“藝法靈象”追尋至美精神相貌;藝術史載錄有“道”,藝術家入史須“名”,讀者(受眾)鑒賞推動當“責”;藝術家的審美境界,決定作品的藝術境界,氣墨靈象是超驗境界,是生命理想與追求之精神實現的藝術形態(tài),等等。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文論頁)
伍
“氣墨靈象”藝術論矗立、構成新坐標,就是以“氣墨?靈象”為藝術創(chuàng)作軸心點、以“氣墨靈象?無界藝術”為藝術形式制高點,而構成新的藝術坐標體系。
“氣墨靈象”藝術論之藝術新理論、新體系,就是由以上新概念、新命名、新論斷、新觀點所構成,并綜合集成、融合一體,從哲學美學上言,就是滋養(yǎng)精神,溫暖靈魂,就是生命自由、價值意義;從藝術理念、思想上說,就是創(chuàng)新藝術、超驗境界、終極立象;從藝術形式與語言上觀,就是“靈象藝術”;從藝術技法(筆法墨法)上論,就是“氣墨繪畫”;從藝術審美上看,就是“靈象審美”;從藝術文化上講,就是“無界藝術”;從藝術規(guī)律上探,就是“藝法靈象”,從藝術、藝術史與藝術家、受眾關系上究,就是“氣墨靈象者,高學大德也”“潤靈樂境”方可“推挽”筑峰,形成既有傳統(tǒng)延伸,并孕中西交融,又涵當今探索,尤探未來引領的全新藝術體系。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簽名頁)
陸
“氣墨靈象”是哲學的、美學的,是思想、理念,也是一種存在,一種非現實語境下的至美形態(tài),但同樣也是藝術的、現實的,是藝術創(chuàng)造語境下的實在,是一種審美形態(tài)、藝術物化,還是一種藝術途徑、狀態(tài)與方式。
信仰這種(氣墨靈象)哲學,崇尚這種(氣墨靈象)美學,需要智與慧之高學,也需要善與美之大德,非經深學、探研、禪思、“孕育”、見出,或經迷狂、了悟等艱難過程。
尋覓這種途徑,進入這種方式,構建這種審美,呈現這種藝術,不僅要有智慧之哲、善美之德,尤需顛覆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技藝,以及挖空心思之心思、不擇手段之手段。
如此,氣墨靈象即攜靈化之美而來。
如此,氣墨靈象當照亮審美遠方。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
柒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梢姟傲⒌馈薄懊钡臉O端重要性。人類文明史,一定意義上就是命名史。命名,意味著判斷、認知與把握,也意味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與超越。藝術新命名,也是構建與確立藝術新概念,就是攀登與站立藝術新高點(制高點)、進入或感悟藝術新境界;新論斷、新觀點,就是藝術新視野、新觀察、新洞徹,也是關于藝術發(fā)展與未來的新判斷、新結論;新理論、新體系就是藝術認知的新范疇、新延伸、新拓展,也是關于藝術之象詩與遠方的新境界、新構建、新引領、新眺瞻,這種境界是純粹境界,這種構建是極致構建,這種引領是至美審美,這種眺瞻是不斷超越。
呂國英著《“氣墨靈象”藝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