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教育 >

“我在故宮畫彩畫——聽障青少年走進文化遺產地”舉行

4月18日上午,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故宮博物院、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以“多彩的遺產,多彩的未來”為主題,聯(lián)合舉辦了2021年度國際古跡遺址日活動——“我在故宮畫彩畫——聽障青少年走進文化遺產地”。十五名聽力障礙青少年在故宮博物院專家的帶領下,走入文化遺產地,學習古建筑彩畫知識,親手繪制彩畫圖樣,并與文物保護專家們熱烈交流互動。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協(xié)會副理事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等與孩子們一同參加了活動,并互動交流。協(xié)會副理事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杰,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冬梅,以及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故宮博物院、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的部分專業(yè)人員和老師全程參加了活動。

198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2屆大會通過,每年的4月18日為“國際古跡遺址日”,旨在全球范圍內宣傳推廣遺產保護理念,提升公眾遺產保護意識。隨著國際社會對文化包容性與多樣性的需求日益增長,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將2021年的主題定為“復雜的過去,多彩的未來”。主題指出,每個人、每個群體看待和講述遺產的方式各不相同,應建立更具有包容性的敘事方式,更全面地解釋遺產,向更廣泛的群體傳播遺產價值。尤其需要關注因經濟、社會甚至生理原因而存在的弱勢群體對遺產的需求,以開創(chuàng)一個更加寬容與和平的未來。

活動期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了文物保護知識,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繪制出了寶珠吉祥草、靈芝紋等各式各樣的彩畫樣式,并制作成鑰匙鏈留作紀念。孩子們對文物的世界充滿好奇,紛紛向專家們提問,對彩畫的等級,不同時期的彩畫風格,以及彩畫今天生活中的用途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孩子們的熱情與活潑,讓活動現場氣氛活躍,充滿歡聲笑語。

宋新潮指出,中國始終致力于讓每個公民獲得平等的文化權利,人人都能夠接觸、參與和解讀文化遺產。這些權利不會因為人的年齡、性別、收入、職業(yè)而有所差異。讓文化遺產的故事在每個人面前實現“無障礙”地傳播,既是今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的題眼,更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智慧的國際表達。

王旭東表示,故宮不斷推動“無障礙”參觀,旨在讓更多人、通過多種方式,接觸遺產、熱愛遺產,守護遺產。他希望這次故宮之旅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彩畫之美,發(fā)現文化遺產之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他鼓勵孩子們接觸學習和傳承祖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茁壯健康成長,通過多彩的遺產,迎接多彩的未來人生。

張冬梅表示,這次“聽障青少年走進文化遺產地”活動,通過參與文物保護實踐,孩子們能夠期待更豐富多彩的未來,融入正常社會生活。她期待本次活動能夠引領和示范文物行業(yè)與殘疾人事業(yè)的緊密結合,推廣文化遺產“無障礙”的理念,倡導讓殘疾人融入社會,讓更多文物古跡面向所有人開放。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新任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奧女士專門為活動發(fā)來致辭視頻,與中國同仁們共襄盛舉。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