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向央廣反映,孩子參加了一項“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多個“渠道商”承諾,只要花一萬元左右就可以買到該比賽北京賽區(qū)一、二等獎,從而幫助孩子“小升初”加分。
以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命名的“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從2003年起舉辦,不少考生因在該比賽中獲獎而被大學自主招錄。但上述“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由某教育機構(gòu)主辦,是幾經(jīng)更名后的山寨貨。
此前因多個獲獎作品受質(zhì)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引發(fā)熱議。教育部因此要求中小學生競賽要全面自查,堅決防止參賽造假行為,并明確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jù)。如此背景下,山寨“葉圣陶杯”作文比賽萬元可買獎,表明一些非法組織和人員仍在利用家長的教育焦慮“割韭菜”,有關部門必須予以重視并查處。
過去,一些培訓機構(gòu)恣意夸大學科競賽在升學中的作用,導致“學科競賽熱”失去理性。學科競賽本來是開闊學生思路,培養(yǎng)學科興趣,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好經(jīng)”,但在功利誘惑之下被念歪了。學科競賽本應屬于“小眾運動”,卻變成了“大眾項目”,以“奧數(shù)”為甚。現(xiàn)實中,并非每個人都適合或需要學習“奧數(shù)”,但因其在擇校、升學加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很多學生學習“奧數(shù)”、參加“奧數(shù)”競賽的動機變得功利起來。
近年來,多方都致力于對各種競賽進行管理和規(guī)范,比如,2019年、2020年,教育部分別發(fā)布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只有30余項全國競賽進入“白名單”。此外,嚴禁“奧數(shù)”成績與升學掛鉤;明確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嚴禁擇校;規(guī)范和調(diào)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取消奧賽和部分科技類競賽國內(nèi)獲獎生保送大學的資格,等等。
如今,山寨“葉圣陶杯”考驗著競賽管理的韌性。國家層面應做好頂層設計,出臺更多公平公正的政策,引導和規(guī)范學科競賽朝著有利于教育事業(yè)、人才培養(yǎng)、孩子健康成長的方向發(fā)展。同時,應加強對競賽管理政策的宣傳,引導中小學師生和家長主動抵制違規(guī)競賽活動,發(fā)現(xiàn)線索及時投訴舉報。特別是,要通過出臺有效措施、改變競賽獎勵機制等,凈化競賽環(huán)境,弱化功利誘惑,將競賽的舞臺還給那些真正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這才符合義務教育和學科競賽的初衷。(工人日報 張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