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少年的你》上映短短數日,在各大影評網站收獲了良好的口碑。所謂青春片是以青少年的成長經歷為主要敘事背景,以青春化的語態(tài)和視角講述故事、塑造人物,以青少年為主要目標觀眾的電影類型。近年來青春片的類型化創(chuàng)作日臻成熟,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閃光少女》《匆匆那年》等,都在主題提煉和話題延展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在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當中引起關注。
與青春有關的主題,往往和成長困惑、自我突圍、性別焦慮、叛逆思維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主題在親情的牽掛、愛情的萌芽和友情的羈絆之下有著廣闊且豐富的演繹空間。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未掌握話語權的青少年,在青春片里總是急切地想要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創(chuàng)作青春片的難度在于在政策的規(guī)約下完成既有可信度又有說服力的故事講述,讓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深度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而創(chuàng)作青春片最為忌諱的就是機械說教和強行拔高,淪為故作深沉的傳聲筒。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不遮蔽現(xiàn)實、不回避矛盾,把故事背景放到高三年級的復讀班,加上單親家庭、問題少年等命題,讓影片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刻的警示價值。影片試圖進一步放大應試教育與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矛盾沖突,而引入的單親家庭、問題少年等命題讓這沖突來得越發(fā)猛烈??傊?,從青春片的主題挖掘來看,無論是殘酷青春還是校園喜劇,雖然故事基調和講述視角不同,但它們都在試圖解鎖青少年群體的心路歷程,都在試圖為未知的青春尋找正確的打開方式。
走進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才能夠成功。在長大成人的道路上,青少年時刻面臨著荷爾蒙的超常釋放。身體的快速成熟打亂了心理發(fā)育的節(jié)奏。對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敏感、叛逆、激進、沖動、感性、脆弱、好奇幾乎成為每個人走過青蔥歲月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又成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號標志。主人公陳念和小北,一個是優(yōu)質學生,一個是街頭頑童,偶合的命運與偶然的相遇,以及對于情感和溫暖的真摯渴望,讓兩顆孤獨又脆弱的心靈找到了繾綣的港灣,愛的初體驗也在懵懂中孕育。于是,“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他們用專屬于少年的意氣和行動去掩蓋罪責,試圖以此來掙脫命運的不公。施暴者魏萊、辦案民警、置身于校園暴力中的學生等角色,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巧妙的細節(jié)、生動的鏡頭語言、飽含深意的角色名字、現(xiàn)代寓言式的臺詞設計,都是這部電影在藝術水準上超越庸常的制勝之道。在看守所里疊映在玻璃幕墻上的陳念與小北的面龐,二人相視無言、持久嗚咽時的極近特寫,在兩輛警車上跨越空間的對話等都顯示了創(chuàng)作者嫻熟的鏡頭掌控力。
此外,影片還把許多隱喻埋伏在劇情當中。如陳念與小北剃掉長發(fā)變成同款發(fā)型,是他們?yōu)榍啻韩I祭的儀式,也是他們宣告長大成人的心理涅槃。又如在陳念出走時,鏡頭轉向暴雨擊打下蜷縮在街角的花朵,仿佛告訴觀眾:陳念雖然弱小無助卻依然執(zhí)著倔強地守候著明天。再如影片末尾那堆疊如山的試卷,仿佛批閱的不是高考命題而是一場漫長的人生問答?!渡倌甑哪恪分黝}凝練、筆觸凌厲、角色走心,針對校園霸凌提出問題又嘗試尋找答案,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以真誠的提示與由衷的關切,正如影片中所言:“路上一直有陰影,但是抬頭總能看見陽光。”揮去校園霸凌的陰霾,青春終將迎來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