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端午節(jié)臨近 探訪成都“粽子一條街”

端午節(jié)臨近,位于成都馬鞍東路的“粽子一條街”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

循著粽香入街,這條上千米的小街比想象中安靜。梧桐樹下,粽子工們?nèi)齼蓛蓢谑M糯米的塑料盆旁忙碌。清洗粽葉的流水聲、為剛出鍋粽子降溫的電風扇聲與快遞員在不同粽子店穿梭的行車聲交織。

一手握著翠綠粽葉,一手拿著白線,幾經(jīng)纏繞,一個包好的粽子就滾進了籮筐……94歲高齡的周啟玉是“粽子一條街”的開山阿婆。滿頭白發(fā)的她至今仍保持著端午節(jié)來“粽子一條街”包粽子的老習慣。

三十多年前,為了補貼家用,周啟玉與三位退休女工在馬鞍東路支起粽子攤,帶火了這條街的粽子生意。三十多年來,“粽子一條街”從不足百米延長至上千米,顧客遍及中國各地,而當初一起打響“粽子一條街”名頭的包粽老人只剩周啟玉一人健在。

每包完一籮筐粽子,周啟玉就會擦擦額上的汗水,站起來休息一會兒。“包緊點,粽子煮好后才香。”休息之余,周啟玉不忘叮囑兒孫包粽子的竅門。她回憶,自己最初賣粽子時只有椒鹽、白味兩種味道,一起包粽子的大多是退休、待崗工人,而買粽子的以附近居民為主。

板栗粽、蛋黃粽、排骨粽、臺式粽、八寶粽……如今“粽子一條街”上售有數(shù)十種口味各異的粽子。最大的“超級大肉粽”足有一斤多,需要橫著切片后,和家人、朋友共同享用,而最小的“迷你粽”則不足100克。

陳記老字號雞湯粽子老板陳軍賣了二十多年粽子,今年他選擇將傳統(tǒng)椒鹽粽放在店鋪最醒目的位置。“現(xiàn)在網(wǎng)購這么發(fā)達,什么稀罕玩意沒吃過,如果只是口味新穎,吸引不了回頭客。”陳軍說,前幾年大家會包一些鮑魚粽、咖喱粽等特色粽子來吸眼球,而如今大家更多比拼的是如何將傳統(tǒng)粽子做好吃。

不僅粽子口味各異,粽子旁的禮品盒同樣五花八門。有紙質(zhì)的、鐵盒的,也有竹編的;有宮廷花籃、元寶造型的,也有龍舟造型的。“今天我手機一直在響,剛接到一個來自內(nèi)蒙古的訂單。”梁婆婆美味手工鮮粽第三代傳人巫登科一邊幫快遞員將粽子禮盒裝車一邊介紹,通過微信和淘寶,街上的粽子早已“飄香”全國。

憑借著每10秒左右包好一個粽子的熟練手法,“95后”粽子工王萍時常成為顧客抖音視頻中的主角。“聽說我們包粽子的視頻在網(wǎng)絡點擊上萬,其實我只是想快點把面前的糯米包完,因為酬勞和糯米斤數(shù)掛鉤。”王萍介紹,自己每年都會來“粽子一條街”幫工,端午節(jié)后這條小街大部分粽子店便會收攤,等來年再恢復熱鬧。

由于粽與“中”諧音,粽子也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今年高考和端午節(jié)“撞車”,“粽子一條街”上不少粽子店在房檐下掛上了一串寓意著“高中”的粽子。

“小時候我外婆包粽子,長大后媽媽包粽子,現(xiàn)在年輕人在網(wǎng)上買粽子,粽子對我們而言是食物,是寄托,是紐帶,也是傳承。”《成都街巷志》作者、年近八旬的巴蜀學者袁庭棟指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端午節(jié)習俗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古老的節(jié)日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wǎng)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fā)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yè)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