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世界舞臺展現(xiàn)文化魅力 漢字一撇一捺總關情

漢字:一撇一捺總關情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四海同春”2019全球華僑華人春節(jié)大聯(lián)歡上,一首《生僻字》唱出了漢字之美。

漢字里的中國

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體系,漢字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凝聚了豐富深厚的中華文化。雖然對漢字的起源學界有不同觀點,但甲骨文是學界公認的成熟的文字。

100多年前,清代學者王懿榮在一種被稱為“龍骨”的中草藥上,發(fā)現(xiàn)了細小的刻畫。后經專家考證,這些刻畫是甲骨文,由此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1000年。

2017年10月,中國申報的甲骨文項目順利通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漢字對世界尤其周邊國家產生過長遠的影響,為世界文明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正是其價值得到世界公認的體現(xiàn)。” 相關專家如是評價。

沿著漢字發(fā)展的脈絡來看,從公元前14世紀開始,在青銅器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銘文,被稱為“金文”;公元前221年,小篆開始通行;后來,簡化為字形更為方正簡單的“隸書”,隸變被視為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此后經歷了不斷地發(fā)展沿革,逐步演變成現(xiàn)代漢字。

“漢字中蘊含了很多中國文化的密碼,掌握漢字,人們便掌握到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北京外國語大學孟德宏老師說。

在世界舞臺展現(xiàn)魅力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巴黎漢字節(jié)協(xié)會副主席常耀華是法國漢學家白樂桑的摯友。他從白樂桑身上感受到其“對漢字的情懷”。“我們倆在一起,三句話不離漢字,白樂桑老師似乎專為漢字而生,漢字漢語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 常耀華說。

常耀華聽過多場白樂桑在中國的演講,在他的印象中,白樂桑最常說的話就是“如果沒有漢字,我不會來到這里”。

經過多年醞釀,被白樂桑和常耀華稱為“試驗版”的漢字節(jié)于2018年9月底在巴黎十三區(qū)政府市政廳正式拉開帷幕,本屆漢字節(jié)上推出了漢字攝影展、畫漢字展、漢字書法展演、漢字燈籠工作坊以及公園漢字地書等多項活動,場面十分火爆。

“鑒于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同時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年首屆巴黎漢字節(jié)正在籌備中。”常耀華說。

在常耀華看來,漢字不僅具有記錄漢語的實際功用,還具有展示自然物象的藝術功用。“一個漢字,你可以不知道它怎么讀,也不知道它蘊含的具體含義,但當你面對它的形象,要做到無動于衷,真的很難,尤其是早期的象形文字。”常耀華說,“ 漢字本身就是天地萬物變化莫測的寫照。漢字形體猶如自然物象,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長有扁,有正有斜,有斷有連,有高有低……”

在近年來全球漢語熱持續(xù)升溫的背景下,漢字在世界范圍內展現(xiàn)出魅力。

打開漢字之門

2017年5月9日,孟德宏在于國家圖書館展出的《漢字里的中國》展覽現(xiàn)場,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的30多名來華留學生上了一堂中國語言文化課——介紹一個個立體形象的漢字背后所體現(xiàn)的中國歷史、中國社會、中國思維與中國觀念。

“漢字是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語知識的重要內容。漢字所記錄的漢語詞匯引申發(fā)展的線索等都是留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孟德宏說。

漢字教學也是海外華文學校的教學重點。2007年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引進新理念教學的教材《中華字經》和《等級漢字》。“所謂的新理念教學就是‘快速識字,提前閱讀’。初學漢語的孩子不依賴漢語拼音識字,運用特殊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突破識字關,輕松認識許多漢字。” 丹華文化教育中心胡穗娟老師說。

為了讓學生的識字過程變得有趣,丹華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進行了各種探索。該校的李衛(wèi)老師舉了個例子:“在講到‘動物’這一課時,涉及到‘狍獾獗猹’4個字,字本身已經很難,為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我設計了‘獾的美餐’課堂表演活動。學生通過表演,既記住了‘狍獾獗猹’4個字的特點,也認識了‘獾’這種不常見的動物。”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fā)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yè)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