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那座城這家人》:展現城市精神

作者:喻國明(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執(zhí)行院長)

2018年12月2日,由肖寧、楊亞瓊擔任總制片人,孟凡耀擔任總制作人,馬元、童蕾、薩日娜、李建義主演,天娛傳媒出品的大型現實題材電視連續(xù)劇《那座城這家人》正式首播,備受關注,好評連連。

該劇講述了唐城從廢墟到新城的巨變,具有厚重的歷史感。40年前,唐城在23秒間毀于一旦;40年后,這座英雄的城市從廢墟中拔地而起。這座城,經歷了從震前的家屬區(qū),到震后的救災棚、簡易城市,再到如今欣欣向榮的新型城市的變化;這家人,一個震后重組的七姓家庭,在大時代背景下,不畏艱難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也經歷了生活狀態(tài)和思想情感的巨大轉變。

該劇以馬元飾演的王大鳴一家人的境遇和奮斗,折射出一座城市的重建歷程。天災過后,面對親人驟然離世的巨大悲痛,王大鳴沒有萎靡不振,他知道,這場命運的惡作劇毀掉了唐城人的家,卻毀不掉唐城人的心。越是危難之時,越要相互鼓舞;越是被挫到塵埃里,越要昂揚向上,用充滿大愛的胸懷去重拾希望。在震后重建的日子里,這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一家人,在支離破碎的唐城里,重新燃起了一盞盞互助友愛的溫暖燈火。

《那座城這家人》在創(chuàng)作層面上有兩個特點。

第一,社會長卷的鋪展與描繪。本劇通過兩個家庭、三代人的悲歡離合、聚散浮沉,全景式地描繪了全體人民萬眾一心進行災后重建的感人圖景,勾勒出一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畫卷?!赌亲沁@家人》不僅是一座城的重生史、一家人的創(chuàng)業(yè)史,更是震后一代人的生存圖譜、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有網友評論說:“這部劇不僅能打動老一輩觀眾,而且能觸及到年輕一代的感受。期待未來、珍惜生命、熱愛世界,這是我們每一代人的共同追求。”

第二,家與城的互相影響。在劇集中,個人遭遇與情感轉變都得到了細致豐滿的描述。災難剛剛過去,王大鳴最初無法走出“幸存者”的悲痛,將哀思與眷戀,通過飽含深意的眼神與飽滿的肢體語言展現給每一個人,也讓觀眾沉浸在沉甸甸的遺憾里無法自拔。不論是在醫(yī)院廢墟前的頻頻回望,還是歸家路途中的沉思和彷徨,以及在家中與母親的傾訴,都細膩而溫情地表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劇集從平民化的視角,展現了人與家、家與城、城與國之間的緊密聯系,贊頌了守望互助、眾志成城、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的美好品質。

《那座城這家人》在主題層面也有三大亮點。

首先是在創(chuàng)作中堅持“人民導向”。打造一部優(yōu)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匠心制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作者需要花時間去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才能還原現實,打動人心。此外,好的演員也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值,演員的演技實力及其與角色的契合度,是作品鮮活的保障?,F實題材作品是人們了解時代、感受生活的重要窗口。本劇充分發(fā)揮了現實題材劇作的社會意義,可以調動觀眾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感和認同感。

其次,“唐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播?!赌亲沁@家人》全程在唐城取景拍攝,對城市優(yōu)秀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傳承發(fā)揚。為此劇搭建的布景也不會被拆除,將長期供游客體驗。此外,劇中經常出現的皮影、陶瓷等有著濃厚中國特色和城市特色的傳統物件,也為整部劇增色不少。希望通過這部劇,未來會有更多的人來“看一看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這里英雄的人民”。

最后,“唐城精神”的生動刻畫與傳達。“唐城精神”,是“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開灤工人“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是“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chuàng)高產”的“當代愚公”精神。艱難困苦,玉汝于成。40年來,唐城人民自覺傳承和弘揚“唐城精神”,歷經“10年重建、10年振興、20多年快速發(fā)展”,薪火相傳,涅槃重生,一路向前。

總之,《那座城這家人》在主題創(chuàng)作上堅持正向價值觀,塑造城市形象,展現城市精神,既反映了舊時代的變遷,又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fā)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yè)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