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長子鼓書傳承人劉引紅:把民間藝術發(fā)揚光大

地處山西省東南部的長子縣,因堯帝長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這里不僅歷史悠久,還被稱為“曲藝之鄉(xiāng)”,曲種繁多,源遠流長。其中,長子鼓書以其優(yōu)美的唱腔、豐富的表現(xiàn)力,深深扎根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目前,在長治一代,活躍著一批約800余人的長子鼓書從業(yè)大軍,人們親切地稱之為“文藝輕騎兵”。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劉引紅就是這批從業(yè)大軍中的一員,多年來,她在長期說唱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為長子鼓書贏得了更多的受眾,更讓我國傳統(tǒng)說唱藝術走上了國際舞臺。

劉引紅在舞臺上表演。本人供圖

一腔熱情跨入鼓書門檻

長子鼓書是山西省長子縣土生土長的地方說唱藝術,也是上黨地區(qū)的主要曲種,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主要特點就是方言演唱、樂隊伴奏。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它板式多樣、唱腔豐富,既可以說大書,也可以唱小段,既可以表現(xiàn)各類人物形象,也可以描述各種生活場景,獨特的藝術魅力俘獲了一大批觀眾的心。

劉引紅出生在長子縣的一個農村里,從小就和長子鼓書結緣。那時候,農村文化生活欠缺,每當村里來了說書隊,便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用劉引紅的話來說,自己就是聽著長子鼓書的旋律長大的。

真正將劉引紅領進長子鼓書大門的,是她的師傅許天保。許師傅和劉引紅家隔院而居,他經(jīng)常在自家院子里帶著徒弟們練曲、學唱,喜好文藝的劉引紅在很小的時候就常在院子里看他們排練,長子鼓書這種優(yōu)美的曲調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腦海里、骨髓中。久而久之的耳濡目染,使劉引紅對長子鼓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十一二歲時便能哼唱出大部分長子鼓書的主旋律。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當被問及學習長子鼓書的技巧時,劉引紅通過自己多年的從藝經(jīng)驗,總結出了三個必備條件:一個是天賦;一個是說好長子話;另一個就是勤奮。“長子鼓書的行腔走韻是和長子的方言土語緊密結合的,把每句話、每個字用地道的長子話說清楚,略帶鼓書的腔調,結合自己的音樂天賦,便能唱出特色濃厚的長子鼓書旋律。再加上多年的勤學苦練,學好形體表演、人物跳進跳出等技能,方能掌握這門藝術。”

身體力行傳播傳統(tǒng)文化

長子鼓書曲目繁多,經(jīng)過時光的洗禮和歲月的錘煉,一直展現(xiàn)在農村的說書舞臺上,可以稱之為經(jīng)典。憑借對長子鼓書的熱愛,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這一獨具魅力的說唱藝術,出師后的劉引紅決定自己領團。15歲那年,她成立了“長子縣青年曲藝團”(1990年更名為“長子縣永興曲藝說唱團”)。預定臺口、搭建舞臺、排練曲目、更新設備,在瑣碎復雜的日常工作中,劉引紅總結經(jīng)驗、不斷創(chuàng)新,為長子鼓書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傳播平臺。

劉引紅和同行們探討長子鼓書學習技巧。本人供圖

在劉引紅和眾多藝人的共同努力下,長子鼓書在傳承過程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步。以前的長子鼓書只是活躍在農村舞臺上的藝術形式,從唱腔到表演都不規(guī)范,有時候為了取悅老百姓,甚至含有低級趣味成分。經(jīng)過近幾年專業(yè)老師的指點和編排,再加上多次外出演出,同專家們近距離接觸交流,長子鼓書無論從唱腔,還是表演上,都有了質的提高,變得更加規(guī)范,也更具藝術感染力。

劉引紅多年的心血不僅讓長子鼓書在國內大放異彩,更是把“說書”說出了國際范兒。2013年,她隨中國曲協(xié)赴法國巴黎參加“巴黎中國藝術節(jié)”。此次的法國之行讓劉引紅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自信。“每場演出后,外國朋友都對我們的表演給予很高的評價。針對長子鼓書,他們的評價是:雖然不能完全聽得懂,但這種獨特的韻味給人美的享受。”

“面”“點”結合助力非遺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先輩在歷史長河中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2018年5月,劉引紅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坦言,長子鼓書作為非遺項目,主要面臨兩大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后繼乏人。受流行文化的沖擊,年輕人都從心里排斥長子鼓書,把它看做是老土藝術,條件稍好的家庭,誰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學說書。目前長子鼓書的從業(yè)人員大多已在45歲以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問題。”

劉引紅在舞臺上表演。本人供圖

此外,傳承人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的現(xiàn)狀同樣不容忽視。“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因為家庭條件差才學說書的,沒有讀過多少書,也不識簡譜,這就造成對作品的理解不到位,對唱腔的學習不準確,往下傳承雖然是口傳心授,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極大不便,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的飛速發(fā)展。”

針對長子鼓書的傳承問題,劉引紅有著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文化的傳播要做好“面”、“點”結合。“面”是指讓曲藝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qū),引導人們去接納、喜歡它,這就是一種普及。但要真正做好傳承,必須重視“點”,也就是選好人才,帶好徒弟,培養(yǎng)專業(yè)的從業(yè)者,如在職業(yè)藝術學校、戲校等開設專業(yè)班,在文化館成立曲藝團等,以此來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藝術家。

今年,劉引紅被長治學院特聘為輔導教師。她說,自己對年輕人只能給予兩點忠告:一是多讀書,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質;二是要博采眾長,多看看其他曲藝門類藝術家的表演,多出去參賽、參演,大開眼界,吸取多方面的養(yǎng)分,努力做好自己,把我國的民間藝術傳承好,使它發(fā)揚光大。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wǎng)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fā)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yè)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